中原大教育手机版
当前位置: 中原大教育 > 教育头条 > 正文

院校和专业选错怎么办?多所高校放宽本科生转专业限制

发布时间:2024-06-11  来源:   
2024-06-11  中原大教育

  2024高考已经收官,12年苦读,成败在此一举?其实也不然。高考结束后的院校和专业填报,或许才是人生的重要选择,关乎每一位同学未来的发展方向。读到自己想读的专业,其实是一种难得的幸运。很多人都是进入大学后,才知道曾经选择的专业到底有多不适合自己。

  近日,全国多所高校官宣:进一步放宽本科生转专业限制。选错专业的同学终于有救了!

  上海交通大学自2024年起全面放开转专业,充分尊重学生进校后的二次选择机会,学生在大一、大二、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,有多次转专业机会,医学院与本部之间各专业也可以互转。

  武汉大学也表示,从2024级学生开始,院内专业自由选,跨学院转专业也将不再受到限制。

苦于专业之困,久矣

  对于越来越多名校全面放开转专业,网络舆论的反响多是比较积极的:“终于有点改变了,开始因材施教了”、“本来就应该这样,宽进严出,你想去哪个专业都行,只要能达到毕业要求”、“转过专业的都知道,建议推广”……

  高校“自由转专业”制度引起如此广泛关注和叫好,根本原因在于广大高校学子苦于专业之困久矣。

 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此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,79.0%的受访者都有过想转专业的念头。他们中有的人读了热门专业,却并非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热爱所在,而是被家长、老师和就业考量所裹挟,选择了所谓好就业的专业;有的人在高考招录中被调剂,读了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。

  一旦在报志愿时错过心仪的专业,转专业便成了改变学生生涯方向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
  实际上,转专业并不是新世纪的产物。“中国近代力学之父”钱伟长高考被录入了清华大学中文系,后面立志要科学救国,经过刻苦学习,才转入了物理系。但1952年后,专业变成一个刚性存在,一定范围内的转换专业直到1990年代才有所松动。

  2005年,教育部出台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》,提出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,由所在学校批准。2017年,教育部修订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》,明确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,可以申请转专业。

  早期的大学制度中,转系政策相对宽松,通过相应的考试即可。但现在实现转专业可没有当年那么容易,只凭着自己对于专业的一腔热血远远不够。

  在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,尊重学生选择权”的积极改革的同时,高校为平衡冷门、热门专业的生源均衡性,绝大多数对转专业有诸多限制。如,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高要求,甚至要求学生的成绩排名在本年级本专业的前10%或5%;能够转入的专业也是有限的,例如文理专业不能互转、只能院系内转等。

  所以,距离教育部发文同意转专业已18年,真正意义上可“自由转专业”的高校并不多。

  2011年,中国农业大学开始实施自由转专业政策——取消所有转专业的门槛(对学生的成绩不设限制、对申请转入的专业不设限制),有意向的一、二年级同学均可提交申请。中国农大成为最早实行零门槛转专业的高校之一。

  对于各高校转专业普遍存在的“高门槛”,时任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认为存在一个悖论——在原专业名列前茅的学生才具有转专业资格,而这些学生往往对所读专业怀有兴趣和特长,恰恰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对专业没有信心和兴趣而希望转出。他主张,让每个学生学其所爱、学其所长,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,也是大学教育以人为本的首要体现。

专业“自由行”,全面放开

  正如中国农大原校长柯炳生所说,在此前转专业门槛的限制下,能够达到条件的学生已是学霸。但实际上,更多有转专业需求的学生成绩并不理想或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。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,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扎根生长,才是转专业政策的意义所在。

  因此,越来越多的高校为学生提供“自由恋爱”的探索,让学生与专业之间进行更具契合度的匹配,使“转专业”不再是尖子生的“特权”。

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公认的转换专业最容易的学校,以“100%自由转换专业”而著称。学生有多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,且转换专业不需要另行考核,之前学习的通修课学分也可以得到新的专业承认,因此不需要延长学制,几乎都能够四年如期毕业。

  “只要你选择了吉林大学的一个专业,就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专业。”从2023年开始,吉林大学全面放开转专业限制——每名吉大学生都拥有多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,所有专业之间可以随意互转,大一是平转,大二是降转,即大二转专业的时候你需要降一级降到大一重新学。

  各高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逐步走上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的办学道路,推出“零门槛转专业”等很多有益学生成长的举措。但是,转专业真的是没有门槛可以随心所欲地转吗?显然不是。

  每个专业都有最大容量。求大于供的情况下,不可能没有任何门槛让每个希望转专业的人如愿以偿。并且学生可能倾向于选择热门专业,导致热门专业人满为患,其结果不是“没门槛”,而是门槛很高。

  对此,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教授表示“专业的冷和热始终在不断变化。”“最好的热门是内心的热爱。”

  就如几年前无数尖子生挤破头进入土木专业,结果毕业后面临的却是房地产行业的大裁员。AI行业的兴起,也并不在数年前高校在专业设置时的预测之内。

  某211高校教授曾建议“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,跨专业的人才更有竞争优势。即便真的对某一专业情有独钟,也可以先把本专业学好,再考虑通过考研等方式追求心仪的专业。”“学习好、实践好、历练好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  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努力实现专业“自由行”,把选择权交还到学生手中,但在技术加速迭代或经济波动剧烈时代,专业选择也越来越无法充当就业指引的路灯,很多同学仍然会对所选专业及未来感到焦虑和迷茫。同时也有不少人在大学中努力地探索自我、寻找自我,哪怕这个过程中往往存在挣扎、挫折,甚至是质疑。

  无论是坚定地选择奔赴热爱,还是沿着原本的道路继续走下去,希望我们都能像王树国校长说的那样“风雨路上,我们需要勇气、胆识和脚踏实地大胆地前行”。


[责任编辑: 张洁苗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