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原大教育手机版
当前位置: 中原大教育 > 教育头条 > 正文

多维发力,提升教师 “家访力” 共筑家校共育桥梁

发布时间:2025-01-21  来源:   
2025-01-21  中原大教育

  新时代推进育人方式深度变革,需要学校里每个担任导师的教师充分发挥家访作用,真正看见每个孩子,了解每个孩子,进而更好地关爱指导帮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。“家访力”应该成为现代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包括在家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力、观察力、亲和力、沟通力、应变力、指导力等。提升教师的“家访力”,需要我们边实践、边推进、边研究、边深化。笔者以为,学校应从以下方面入手,让教师成为善于利用家访开展家校共育的导师。

  组织“家访力”提升的理论学习

  一是组织教师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,选择关于家访技巧、沟通技巧、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进行阅读,深入了解家访的目的、意义和方法。

  二是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,参加关于家访能力提升的在线课程,系统学习家访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,涵盖沟通技巧、时间管理、情绪控制等方面,帮助教师提高家访专业素养。

  三是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家访经验的专家举办讲座,分享他们的家访心得,为参与者提供宝贵的参考。四是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由专家主导的德育工作坊,通过角色扮演、模拟家访等实践活动,学习并应用家访技巧,推广学习经验。

  落实“家访力”提升的方法指导。

  一是指导教师制订家访计划,如家访的目的、时间、地点、内容等,确保家访有序进行。

  二是指导教师掌握沟通技巧,学会倾听、表达、反馈,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,有效传递信息。

  三是指导教师灵活应对突发情况,确保家访的顺利进行。

  展开“家访力”提升的实践研究

  一是要求教师做好家访调查,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、家长的教育观念、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等,确保家访能够顺利进行。

  二是建立家访档案,教师要给每名学生建立家访档案,每次家访情况都要记录下来,存入档案,为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。对班级中存在学习困难、心理脆弱、行为偏差等问题的学生,建立一份详细的档案,其中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、学习表现、家庭基本状况等。这份档案中还要附上班主任对该生进行观察的长期记录。

  三是关注家访氛围,教师应主动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,尊重家长的意见和观点,倾听他们的需求和诉求,通过积极的互动和交流,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,为后续的合作奠定基础。

  四是注重家访效果,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,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,以便更好地关注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。教师要在家访中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,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。同时,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,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和指导,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。

  五是每次家访结束后,教师都应进行反思和总结,分析家访的成效和不足,总结经验和教训,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,逐步完善家访的方法和技巧。

  六是重视家访反馈,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开通“家长网评”,请全体学生家长参加评论,对学校教师的家访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价。

  七是对家访实行过程管理和量化考核,对各类优秀导师给予表彰奖励。

  创新“家访力”提升的样态研究

  一是面上重效,组织家访展评,如在保护学生隐私、不违背道德伦理前提下,举行教师家访手记展评活动。在活动中,教师相互观摩,讨论心得,总结经验,并由此评选出优秀的家访手记范本,让全校教师学习借鉴。

  二是点上突优,举办家访论坛,邀请优秀导师分享自己家访能力提升个案和心得体会,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。

  营造“家访力”提升的良好环境

  一是为家长主动参与家访“增权”“增能”。一方面,为家长“增权”,引导家长学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等法律法规,增强家长的法律和权利意识;另一方面,为家长“增能”,利用家长学校、线上讲堂等多种平台宣传强化家长育儿的主体责任意识,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、知识,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服务。

  二是校家社携手共创家访实践环境,重视家委会、家长学校等平台建设,收集家长的普遍诉求,开展有准备的家访,为教师家访实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。

  教师家访,是心与心的交流,是爱与爱的传递,不能纸上谈兵,不能只走过场。每名教师都应乐当导师、勤于家访,不断提升“家访力”,达到家校共育的良好效果。愿我们以真心换真心,努力实现教师与家长的双向奔赴,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。


[责任编辑: 张洁苗]